3000 年前,西周第五代天子周穆王驾着八骏豪车,带着七萃之士和天子猎犬,从洛邑出发,开启了一场跨越半个亚洲的奇幻之旅。
这场被《穆天子传》记载的 “西征”,全程 3 万 5 千里(约 1.45 万公里),耗时 543 天,其路线之复杂、行程之艰险,堪称中国版 “西游记”。但穆王此行真的只为见西王母吗?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段被历史尘封的传奇。
一、3 万 5 千里的 “魔幻” 旅程
周穆王的队伍从洛阳出发,一路向西,渡过黄河、翻越太行山、穿越毛乌素沙漠,最终抵达昆仑山。根据《穆天子传》记载,他们途经的关键地点包括:
舂山(今帕米尔高原):穆王在此登山探险,感叹 “舂山,天下之高山也”,还采集了大量奇珍异兽和植物种子。
群玉之山(今新疆和田):这里是和田玉的产地,穆王亲自监督采玉 4 天,带走 1 万块顶级玉石,还留下邢侯长期驻守。
西王母之邦(今新疆阿尔泰或俄罗斯前高加索地区):穆王与西王母在瑶池对歌,留下千古佳话。
不过,这段旅程的真实性一直备受质疑。3000 年前的古人真能穿越沙漠、高原和雪山?
现代学者通过对比古今度量衡发现,西周的 “里” 约合 410 米,3 万 5 千里实际是 1.45 万公里,相当于从洛阳到伊朗再折返。尽管路线曲折,但结合当时的地理条件和军事能力,并非完全不可能。
二、西行的真实目的:探险 + 寻根 + 寻宝 + 扬威
穆王此行绝非单纯的浪漫之旅,背后隐藏着多重动机:
探险与猎奇:穆王酷爱户外旅行,每到一处都登山、狩猎、观察动植物。在舂山,他甚至看到了 “孳木华不畏雪” 的奇景,这可能是指高原上的耐寒植物。
寻根祭祖:相传黄帝生于昆仑山,穆王抵达后第一件事就是祭拜黄帝行宫,强化周王室与华夏始祖的联系。
玉石狂热爱好者:玉在西周是权力象征,穆王对玉的痴迷近乎疯狂。他在甘肃马鬃山强迫当地人打磨玉器,逗留一个月;
在和田采玉时,只选羊脂级的极品,装满三大车。西王母也投其所好,临别时送了八车玉石,其中包括玉版和上万件和田玉器。
军事威慑与外交:穆王西征前曾征讨犬戎,虽战果有限,却向西域诸国展示了周军的实力。沿途部落纷纷进贡牛羊、马匹,穆王则回赠丝绸、黄金,建立起早期的贸易网络。
三、西王母的真实身份:女王 or 女神?
《山海经》中,西王母是 “豹尾虎齿、蓬发戴胜” 的半人半兽形象,但《穆天子传》却将其塑造成雍容华贵的女王。这种反差让学者们争论不休:
神话与现实的交织:西王母的形象从商代的凶神,到道教的王母娘娘,再到《西游记》的万民之母,经历了多次演变。
在《穆天子传》中,她更可能是古羌人建立的西王母国的女王,该国延续 2000 多年,由女性执政。
浪漫绯闻的背后:穆王与西王母的对歌《白云谣》充满深情,但这更像是政治联姻的隐喻。
西王母称自己 “我惟帝女”(黄帝后裔),暗示与周王室的同源关系;穆王则承诺 “比及三年,将复而野”,实则是对西域的怀柔策略。
四、历史争议与《穆天子传》的价值
这部出土于战国魏墓的奇书,自西晋以来就引发无数争议:
虚实交织的叙事:书中既有河伯指引路线、西王母赠玉等神话元素,也有详实的地理、物产记录。
现代学者认为,它是西周与西域交流的重要证据,甚至可能是中国最早的 “旅游文学”。
西王母国的位置谜题:有学者认为西王母国在新疆阿尔泰,也有日本学者提出 “短里” 说,认为穆王只走到甘肃。
更有大胆推测称其抵达古埃及,证据是古埃及木乃伊头部发现的中国丝绸。
对后世的影响:穆王的西行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通道,为后来的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。他带回的和田玉开启了 “西玉东输” 的历史,而《穆天子传》中的奇幻故事,更成为《山海经》《西游记》等作品的灵感来源。
五、结语:一场改变历史的 “帝王自驾游”
周穆王的西行,是一场融合探险、政治、文化与浪漫的传奇之旅。他用八骏豪车丈量山河,用玉璧丝绸编织外交网络,更用 55 年的统治书写了 “旅行天子” 的神话。
尽管西王母的真实身份仍是谜,但这段故事却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—— 它不仅是周穆王个人的冒险,更是华夏文明向西域延伸的见证。
香港配资公司,证券配资网站,股票10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